
泱泱大唐,三百多年历史长河中,政坛新贵初登凌烟阁,诗坛群星璀璨。那些诗人如同手持如椽巨笔,为盛唐增添了浓浓的诗意。乡间的风、天际的云,都在承载着他们深沉的情感…… 在诗仙李白、诗圣杜甫、诗佛王维之后,唐朝诗坛迎来了一个打破常规的诗人。他的诗风和前辈们不同,李白有仙气,杜甫有圣人之风,王维有佛理,而他却获得了一个独特而诡异的称号——诗鬼。 就连《聊斋志异》的作者蒲松龄,在创作那些神秘、怪异氛围时,也常引用他的诗句。例如,他的《神仙曲》中的那句桂叶刷风桂坠子,青狸哭血寒狐死。百年老鸮成木魅,笑声碧火巢中起,便出自这位诗人的笔下。 时间来到唐德宗贞元六年,地点是洛阳昌谷的一座没落王室后人的家中。当时,屋内一片忙乱,妇人痛苦的呻吟声回荡,家人神色慌张。就在这时,一个体重远低于正常婴儿的孩子呱呱落地。父亲看着这个体弱多病的婴儿,给他取名贺,字长吉,寄托着长久平安的期望。这个孩子,便是日后在诗坛大放异彩的李贺。 李贺自小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与同龄人截然不同的兴趣爱好。学会认字后,他常常独自待在书房,废寝忘食,笔耕不辍。母亲心疼他,怕他在家里呆得太久闷坏身体,总是赶他去外面玩耍。没想到,这个小男孩却偏爱去墓地,阅读墓碑上的铭文。那时他才五岁。 除此之外,他还经常跑到家附近的驿馆,见识各地的风土人情。驿馆的老板觉得李贺聪明过人,经常给他讲些故事。一天,李贺吟诵起自己创作的长诗,老板惊叹不已。李贺的诗词工整、词句精确,老板对这个小神童越来越喜爱。每当有官员住宿,老板便骄傲地介绍李贺的事迹,李贺也因此声名远扬。 公元807年,倡导古文运动的韩愈,因遭到当朝宰相的诋毁,决定离开是非之地长安,主动申请到洛阳担任国子监博士。在这个岗位上,韩愈接收了大量的诗稿,东都的才子们纷纷希望得到他的赏识。韩愈也非常珍惜人才,接收了所有求学者的诗作。于是,他的案头堆满了诗稿。 然而,尽管诗稿如山,但大部分都内容平庸,陈词滥调。久而久之股票配资行业讨论,韩愈的审阅热情也渐渐消退。正当他准备闭目养神时,下人递上了一份诗稿,顿时让他神清气爽。诗稿上写着昌谷李贺,一打开,几行字宛如惊龙飞舞: 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鳞开。 角声满天秋色里,塞上燕脂凝夜紫。 半卷红旗临易水,霜重鼓寒声不起。 报君黄金台上意,提携玉龙为君死! 韩愈看到这些诗句,激动万分,立刻叫人去请李贺。李贺到来后,韩愈毫不吝啬地赞扬他的诗作是百年难遇的精品,甚至连大文豪都羡慕李贺在用词和意境上的独特之处。 在韩愈的推崇下,李贺进入了以韩愈为核心的文人圈子,凭借卓越的诗才在洛阳渐渐声名鹊起。然而,正当他充满信心,准备一举成名时,命运却给了他一次沉重的打击——父亲病重去世。 公元809年,李贺因父亲丧失进入丁忧期,直到其期满后,李贺又回到东都洛阳,继续追寻自己未竟的梦想。得知李贺回到洛阳,韩愈带着门生皇甫湜去看望他,李贺为了感谢韩愈,挥笔写下了那首传世之作《高轩过》: 华裾织翠青如葱,金环压辔摇玲珑。 马蹄隐耳声隆隆,入门下马气如虹。 云是东京才子,文章巨公。 二十八宿罗心胸,九精照耀贯当中。 殿前作赋声摩空,笔补造化天无功。 庞眉书客感秋蓬,谁知死草生华风。 我今垂翅附冥鸿,他日不羞蛇作龙。 公元810年,在韩愈的鼓励下,李贺重新参加了科举考试,并轻松地拿到了河南府乡试第一名,接下来,他的目标就是前往长安。然而,正当李贺全力备战时,一篇关于他不孝的文章在举子中流传开来,并迅速蔓延到长安。这篇文章指责李贺不避父亲名讳,竟然仍然参加科举考试,尽管父亲的名字中有晋字,晋与进同音,文章中还说贺不举进士为是,劝之举者为非。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,李贺最终放弃了科考,只得回到了故乡。 尽管李贺出身贵族,拥有祖上的庇护,凭借世袭可以得到官职,再加上韩愈的提携,他并不至于没有官做。但一个奉礼郎的职务收入微薄,既不能让他在京城过得舒适,也无法提供他施展才华的空间。三年后股票配资行业讨论,李贺辞去了这个职务,投笔从戎。他对周围地势的细致勘察,使得昭义军及时调整了战术,最终取得了胜利。 身处战地前线,李贺越来越感受到唐朝统治力的衰弱。各地节度使权力膨胀,军权日益集中,李唐已经不再是那个威风凛凛的强盛王朝。体弱多病的李贺也感到自己时日无多,许多诗作中频繁出现鬼灯、残烛、纸钱等悲凉意象,似乎在向自己预示着死亡的来临。 公元817年,李贺病重归家后不久,便因病去世,享年仅27岁。也许天庭需要有人去作诗赋,才如此残忍地带走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,让他早早离开了这个黑暗的世界。 作者:洪丹淳 版权声明:本文由「鱼羊秘史」原创制作,并享有版权。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欢迎转发朋友圈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中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